博物馆资金短缺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作为有社会教育功能的博物馆,能否用做广告的方式,吸收部分社会资金来为“馆”所用,成为时下京城博物馆界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纷纭之间,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以纯艺术类展出为主,年观众量达3万人次的北京炎黄艺术馆馆长金枫的看法有一定代表性,他对在博物馆里做些广告来引资是赞成的。他认为,企业或个人赞助博物馆事业,是应该给予回报的,在馆里为对方做些广告不失为一种好的回报方式,借此引资,可以更好地改善展览环境,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如果双方能很好地合作,我们当然非常乐意。”北京航空博物馆馆长韩国军除表示赞同外,同时认为:做广告还要看广告内容,与自己馆展览内容不沾边的不合适。据了解,北京的有些博物馆已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
年观众量位居北京大中型博物馆前列、以普及自然科学知识为主的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李建军的观点也代表着一种倾向,且支持者还不少,他不赞成在博物馆里做广告。他认为,以做广告的方式吸引资金的做法不可取,这样的钱送来也不能要。博物馆是社会教育基地,应该是纯洁的科学圣地,如果馆里到处广告充斥,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当然,经费是需要的,应该积极呼吁政府增加这方面的投入,现在国家的经济实力应该是能做到的。在许多支持该观点的博物馆里,确实找不到一点广告的蛛丝马迹。
而博物馆界的专业研究员苏教授则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他说,社会赞助博物馆事业是应该提倡的,但回报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果采用广告这种方式,就要注意广告要适度、要与博物馆整个环境的协调,以不能破坏博物馆的整体形象为宜。
据悉,全国目前已有博物馆1800家,仅北京某中型博物馆一年支出达800万元,仅靠拨款有些捉襟见肘,那么,作为北京市文物主管部门又是怎样评价这个问题的呢?有关负责人认为:首先做不做广告,怎样做,应结合各馆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特点来决定,不能“一刀切”;其次,吸收社会资金,以达到最佳效果,方式方法可以考虑、协商;无论怎么说,把事情办好是主要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要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